11月14日,由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主办,我校法学院承办的“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”在石家庄召开。校党委书记董兆伟,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会长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卫国,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、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,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顾问、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副部级专职委员、二级大法官杜万华,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、中国建设银行原副行长黄毅,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、一级高级检察官聂建华,中国银保监会法规部处长潘李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,河北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冯宪军出席。开幕式由我校法学院院长王利军主持。
董兆伟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。他指出,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,其中包括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,让人民平等参与、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,基本建成法治国家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会等重要内容。他强调,加强金融法、银行法的理论和制度研究是时代赋予我们特殊的责任,我校将继续努力为国家法治建设培养更多人才。
王卫国代表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作2020年年度工作报告,一年来,研究会为抗议建言献策,承担了国家重大课题研究,深度参与了商业银行法的修改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张文显在线上致辞中指出,要充分发挥研究会的积极作用,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出谋划策,为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践行的建议。杜万华在致辞中指出,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,必须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,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制。黄毅指出,高科技的发展给银行业务及其转型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,但法律制度仍然是其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基础。
潘李美代表中国银保监会首席法律顾问刘福寿致辞,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。完善金融监管法制体系,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,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,是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。
聂建华指出,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,希望金融法学研究、行业自律、金融监管等多种渠道联合,为金融发展,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动力。
在11月14日的专题研讨会中,与会专家分别围绕“数字货币法律问题”“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下的金融法治”“民法典实施与银行法治”等专题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。
本次年会是我校法学院今年承办的第二场全国性学术会议,提升了我校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力,对于推进我校“新财经”教育改革和法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
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以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、中国银保监会及地方监管局、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、律师事务所的嘉宾130余人参会,近万人线上观看会议。(法学院供稿 编辑:段盛杰)

董兆伟致辞

王卫国作报告

杜万华讲话

黄毅讲话

聂建华讲话

潘李美讲话

会议现场

会议合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