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》这篇重要文章中,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、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,系统阐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要求、现实任务与基本遵循,特别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极端重要性,明确指出:“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,道路就是党的生命。”对于这篇重要文章的思想内涵和科学论断,我们必须认真学习、深刻领会,必须躬身落实、自觉践行。
道路是“第一位问题”,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
把道路定位为“第一位问题”,揭示了道路的根本性与重大性,强调了道路重要性的不可比拟和无可替代。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怎样发展,一个执政党怎样带领民族、国家发展进步,归根结底在于道路的选择与确立、在于道路的开拓与创新。走什么样的路,成为最根本、最核心的问题,成为关系长远、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,成为民族、国家、政党能不能成功、有没有前途的关键所在。历史事实表明,我们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,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亿万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,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,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、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。道路与党的事业息息相关,党的事业以正确道路为基础、作保障,正确道路为党的事业把方向、壮力量。对于道路这个“第一位问题”,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,任何时候都要下气力切实解决好。
中国道路从历史深处走来,弥足珍贵须倍加珍惜
正确道路来之不易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过艰苦卓绝探索、付出惨痛教训和高昂代价得来的。它凝结着五千多年的文明传承,承载着亿万民众的精神追求,寄托着执政党的初心与使命,支撑着当代中国跋涉前行,可谓弥足珍贵,我们必须倍加珍惜。一要科学认识,充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性、必然性,充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连续性、阶段性及其辩证统一;二要保持自信,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,坚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;三要坚定维护,自觉抵制一切怀疑否定对抗言行,敢于同歪曲历史、诋毁党的领导的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;四要积极践行,主动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之中,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、建设伟大工程、推进伟大事业、实现伟大梦想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中国道路既坚守更创造,内涵丰富且形态完备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立足基本国情,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坚持四项基本原则,坚持改革开放,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,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,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。这就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和丰富内容,既回答了这条道路是什么、包括什么,又勾画出这条道路的实质、结构、内在关联与相互作用,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完备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。
中国道路具有鲜明特色,构成一系列制度优势
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;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础,党的基本路线这一遵循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要求;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,是我们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路径;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始终秉持的宗旨理念、核心价值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,必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。
中国道路实践效能显著,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
实践效能,促成当代中国愈来愈走近世界舞台中央。自改革开放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以来,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仅赢得了40多年持续发展,更预示着我们党的事业蒸蒸日上,预示着国家前途、民族命运、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。中国道路不仅成功了,而且会越走越宽广。
中国道路独树一帜,为人类探索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
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,国际上关于“北京共识”“中国模式”“中国道路”等议论和研究多了起来,中国道路已经产生并将进一步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。中国道路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,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,既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也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。中国做负责任大国,勇立和平、发展、合作、共赢的时代潮头,搭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大平台,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,推动构建良好国际发展环境和国际新秩序,为世界贡献更多的“中国机遇”“中国智慧”“中国力量”。中国道路以其创新性内容和强大正能量,彰显出自身的世界意义,正引领当今世界走向未来。
(作者 商志晓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:《学习时报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