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-> 理论观点 -> 正文

曹东勃: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防范“两面人”


发布时间:2019-05-21 00:00:00  浏览量:

治理“政治上的两面人”,是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”和“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”之后,中央高度重视的又一项政治任务。日前发布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》强调,不得搞任何形式的“低级红”“高级黑”,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、搞两面派、搞“伪忠诚”。
 
红即忠,黑即奸。“高级黑”者,大奸似忠,口蜜腹剑,厚重其外,祸心其内;“低级红”者,看似一片忠心在帮忙,其实根本是在帮倒忙。“低级红”有一部分原因是治理能力较低而造成的“无心之失”,但也不乏别有用心者;“高级黑”则基本上属于“两面人”。对于这样的情形,要加以重视和警醒。
 
“政治上的两面人”,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极大。对这一现象加以严肃治理,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。“两面人”不是一天形成的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防止“政治上的两面人”,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把握好,确保选的苗子政治上过硬。如果坯子选不好,辛辛苦苦培养一场,最终还是会出问题。
 
全面从严治党没有禁区,也没有特区。思想从严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逻辑延伸,是党始终保持强大创造力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。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,必须以“底线思维”和“靠前一步”的姿态,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、苗头性的问题,疏浚“河道”、向前追溯,进行源头治理和全流域治理。
 
在古代,“举孝廉,父别居;举秀才,不识书”之人就是典型的“两面人”。对于这种看似八面玲珑实则缺乏道德立场的人,中国传统的社会认知和道德评价一直是持有否定和负面评价的。儒家对其有个称呼“乡愿”,意为貌似谨厚,却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。孔孟分别批判乡愿之徒为“德之贼也”,“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,居之似忠信,行之似廉洁,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,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”。
 
一些党员所表现出的知行脱节、言行不一、知情分离、情意相悖等现象,是一种新的“乡愿”。他们固然是少数,但任由其发展下去,必然由人格障碍转化为政治组织的理想价值迷失。当这些“带病生存”的党员从普通岗位走上领导岗位后,更易发生蜕化变质,成为具有极大危害性的“两面人”。
 
治理“政治上的两面人”,既需要始终拧紧理想信念这个“总开关”,也需要在制度上坚持好“思想上入党”这个传统;不仅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及“两面人”问题的甄别、筛查、惩戒,而且要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治理,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。
 
从这个意义上讲,列宁谈及提高党员质量和清理“混进党里来的人”时的那句谆谆告诫永远值得铭记:“徒有其名的党员,就是白给,我们也不要!”
 
(作者:曹东勃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)